作为THX认证最严苛等级——THX Dominus的全新入墙式扬声器,IW500是MILLER & KREISEL目前为止最强悍的一款壁挂主声道,面向容积高达185立方米的大型家庭影院环境。“影音新生活”认为这款产品不仅是MILLER & KREISEL在50周年时推出的技术里程碑,更是一次从声音还原力到系统灵活性全面进化的作品。
重要特点:
器材规格:
THX Dominus是目前家庭影院认证中门槛最高的一档,针对的是“大体积空间和长距离听音距离(可达6米以上)”的系统架构。它要求扬声器在极高声压输出下依然保持极低失真,并且在轴向、离轴频响、垂直/水平指向性等多个项目上都有明确标准。IW500通过了THX官方数百项测试,包括频率响应、声压输出、失真控制等核心环节。
简单说就是:这是一款能在超大空间中维持真实、精准、冲击力十足声音表现的入墙式主力单元。
从结构上看,IW500是一款典型的三分频设计,单元全部垂直线性排列,这有助于控制垂直频散,提升水平声音覆盖范围,也让声像在不同坐席间保持稳定。这种排列方式,在IMAX或大型Dolby Atmos影厅也常见,能有效提升“定位精度”。官方数据实测灵敏度为92dB(@1m, 2.83V),在中高灵敏度中算表现优异,对于入墙式扬声器而言,驱动效率已经非常不错。
在高频部分,MILLER & KREISEL为IW500配置了一颗1英寸软球顶高音单元,并加上精密铝制波导进行指向性控制。无论是垂直安装还是水平横放,水平频散角都能保持一致,这解决了很多入墙喇叭容易出现“指向不均”或“偏听位模糊”的问题。
中频部分则由两颗3英寸Kurt Muller软球顶单元负责(800Hz–2500Hz),配上浅波导设计,既能维持良好的中频解析,又具备一定聚焦能力。
IW500配备了两只8英寸碳纤维振膜低音单元,搭配大磁路系统,目标就是实现强能量、低失真、好控制。值得一提的是,MILLER & KREISEL在分频器中采用了电容耦合设计(Capacitive Coupling),这让整个箱体结构比常规被动分频器更紧凑,音箱整体更薄,同时还能让低频响应更扎实,阻抗更平稳,对功放要求也不会太高。
最大声压级可达117dB以上,支持的功率放大器范围为100W–500W,不管是影院主声道爆发力还是纯Hi-Fi系统中表现人声厚度,它的输出都具备足够余量。
MILLER & KREISEL这套分频系统最大优势之一是“极平滑”。不管是高中低频之间的连接,还是频率响应和极性响应,都维持了参考级的平衡性。这在实际听感上会带来一个很重要的感受——耐听、不刺耳、不疲劳,即使连续看完两小时动作片,耳朵也不会有明显压迫感。这也是MILLER & KREISEL多年在THX、电影混录和监听环境中积累的调音基因之一。
IW500的频响范围为80Hz–20kHz(±1.5dB),基本覆盖了人耳最敏感的中高频段。因此在使用时,建议与一只或多只超低音扬声器搭配使用,尤其是MILLER & KREISEL自家THX Dominus认证的X15+低音最为匹配,能覆盖影院所需的极低频段。
如果在系统中配置为LCR主声道,建议将分频点设置在80Hz左右,利用外部超低音承接整个系统的下潜输出。
“影音新生活”在这么多年的家访中也发现,在别墅地下室、独立影音室这些大型影院系统中,入墙式扬声器已经越来越常见。它最大的优势,是可以和室内装潢高度融合,不仅看起来更干净整洁,还能减少喇叭本体对空间的遮挡,尤其在多声道配置下,像9.4.6、11.6.6这种全景声系统,入墙喇叭可以更轻松实现声道对称和角度对准,定位感会比地摆喇叭更精准。另外一个好处是,声源贴墙布置后,对于像Trinnov这类需要精准空间建模的系统来说,更容易建出理想的三维音场。
但入墙也不是万能的。首先你没法像落地箱那样挪动位置去“找声”,一旦装进墙里,后期只能靠DSP微调;第二,墙体本身的材质也很关键,木质隔墙、砖墙、水泥墙三种声音完全不一样,如果没有处理好低频控制,很容易出现声音发闷或共振的问题;第三是热量和共振,特别是主声道或者靠近低音炮的声道,喇叭如果结构不够扎实,长时间播放可能会有障板松动或者高频模糊的情况出现。接下来的部分,就要讲一下IW500与墙壁的融合为什么可以做得如此和谐。
IW500在这些常见问题上,其实做得挺细。它正面采用整块铝合金障板,不只是为了外观好看,而是直接把箱体刚性做到面板上,一来减少中高频段的箱体共振,二来对大动态下的结构稳定性也有帮助。我们以前就遇到过一些入墙喇叭,时间久了高频开始发虚,面板轻微共振,但IW500在这一点上就非常扎实。
它的高音单元加了导波器设计,这点很重要。因为入墙喇叭角度通常是固定的,一旦没有导波器,只要听众的位置一移动,那么听觉上就容易掉高频,但IW500的水平扩散能力控制得不错,即便不在皇帝位,细节也没那么容易被吞掉。而且整个声学设计里,它也不太依赖墙体去做反射补偿,换句话说,即使墙体材料不同,它也有一定的声学属性,不会一下子把声音的重放做得太极限。
最关键的,是IW500对于系统整合的友好度。如果你在用Trinnov、StormAudio这种高阶处理器,它的频响和指向特性很容易建模,EQ调整起来非常有效率。这对施工团队来说是个加分项,因为意味着整体调试时间短,误差范围小,系统稳定性强。
我最近一次真正被IW500的声音能力打动,是在国内一位资深玩家的私人影院中。(关于他家里的影院,我们另外有一篇独立文章介绍)他在主系统里将原本的部分环绕声道换成了IW500,配置属于典型的9.X.6全景声系统。为了验证效果,我们挑了几部音效制作非常出色的大片来播放,包括《壮志凌云:独行侠》《沙丘2》和《13小时》。这三部片子分别涵盖了飞行动作、高动态低频以及复杂枪战环境,是测试系统包围感、瞬态响应和定位精度的理想素材。
上一条: 新品 | “把影院带回家” 2025索尼家用投影新品:P7(VPL-XW5100)
下一条: 没有了